美研究发现食用大豆与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相关
2022-04-19 18:32:12 来源: 杭州肿瘤 咨询医生
美研究发现食用大豆与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相关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乳腺癌是中年以后的病。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倾向,应予注意。乳腺癌肿块的特点是症状不明显的单发结节、质地坚硬、活动度差,不能推来推去,边界不太清楚,形态不规则,有的肿块表面皮肤会像桔子皮样凹凸不平,严重者成晚期乳腺癌。
塔夫茨大学(TuftsUniversity)一项新出炉的研究显示,以往认为的食用大豆恐增加雌激素并可能导致妇女乳腺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过去,由于担心大豆会提高雌激素并可能引发乳腺癌风险,很多女性都在大豆食用上表示出谨慎,但到底应如何食用大豆也一直是一个争议话题。
由于担心大豆会提高雌激素并可能引发乳腺癌风险
对此,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学院营养科学与政策系的张芳芳(FangFangZhang)博士指出,大豆成分异黄酮具有类似雌激素的特性,已在实验室被证明可减缓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在东亚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发现,较高的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降低死亡率存在关联。
然而,其他研究也表明,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也可降低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激素疗法效果。而由于这种研究的差异性,目前尚不能明确证明乳腺癌患者是否应该鼓励或避免使用异黄酮。
异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可能会影响 的存活和生长。
研究人员对美国和加拿大6235名患病超过9年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 调查,并研究了她们摄入异黄酮与病情发展及死亡的关联。
结果显示,消耗大量异黄酮的乳腺癌妇女死亡风险比消耗少量的妇女低21%,而死亡率降低的患者主要是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且未接受抗雌激素治疗,而采用激素治疗药物的妇女患者其摄入高浓度异黄酮与死亡率关系不大。
张博士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未看到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妇女患者其摄入大豆食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对于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妇女,食用大豆食品还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于未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妇女,是否应食用大豆食品还有等进一步统计证明。
乳腺癌最常见基础知识
有些未婚女青年觉得乳腺有点胀痛,摸起来有疙瘩,就认为自己长了 ,惶惶不可终日。要知道,15-25岁的姑娘,乳腺腺体增生旺盛,腺体逐渐增厚、乳腺饱满,而脂肪组织相对较少。因此,厚薄不均,富有颗粒感,常有胀痛或压痛,尤以月经来潮前最明显,这种现象的乳腺叫做青春期乳腺,不可当成乳腺增生病。它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态,过一段时期会自然好转。
有些已婚的中年妇女,从未生育或从未哺乳,或高龄未婚,乳腺内的腺体退化不良,腺体被脂肪所取代的生理过程进展缓慢或快慢不等,因而腺体也厚薄不均,软硬不一,摸起来有疙疙瘩瘩的感觉,这种腺体退化不良属于生理性肥厚,叫做腺体性乳腺,不要戴上增生病的“帽子”。
不过,乳腺的任何疾病都可以表现为乳腺肿块,最常见的疾病有三种:
纤维腺瘤是年轻姑娘的病,多发生于15-25岁,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摸起来像棉花团里有个鸡蛋似的,滑来滑去。该瘤生长缓慢,一般长到胡桃大小就停止生长了,大多为一个,少数也可双侧多发,一般没有什么感觉,有人有胀前或压痛。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 ,有包膜,一般主张早期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乳腺增生病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增生病肿块多是双侧的,摸起来不甚清楚,呈片块状,质地坚韧,有的表面呈结节状,软硬不一。局部有胀痛或刺痛,并向肩背、腋下或上肢放射。肿块在一段时期内不变或时大时小。一般是月经前、生气或劳累后肿块增大,休息或月经后变小,但不消失。数年后,可自行缓解,也可反复发作。绝经后,多数的增生病自然消退。
乳腺癌是中年以后的病。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倾向,应予注意。乳腺癌肿块的特点是症状不明显的单发结节、质地坚硬、活动度差,不能推来推去,边界不太清楚,形态不规则,有的肿块表面皮肤会像桔子皮样凹凸不平,严重者成晚期乳腺癌。由于癌组织浸润,淋巴回流受阻和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癌肿破溃形成菜花状溃疡。乳腺癌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再配合化疗或放疗。
TAG:
下一页:美研究戴文胸不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相关阅读
- 2022-04-26快速上手指南:中国乳腺癌的肾上腺治疗
- 2022-04-25ASCO2014:12个月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现代乳腺癌获益
- 2022-04-19肠道好会降低患乳腺癌风险
- 2022-04-19肠道健康降低患乳腺癌风险
- 2022-04-19肠道健康或可预防乳腺癌掌握四方法可防乳癌
- 2022-04-19肠癌和乳腺癌成辽宁省增速最快恶性